张家港市打通“两新”党建人才培养全链条,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——
“两新”党务尖兵激活红色引擎
□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杨溢 苏报见习记者 陈梦娇 苏报通讯员 费泽宁
近日,在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(锦丰镇)区域党群工作总站,一堂题为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启示》的云端主题党课,吸引了近50名“两新”党组织书记听课。
“作为一名民营企业的党员,平时忙于企业的生产经营,很难脱产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,现在有了云端课堂,随时随地拿起手机便能学习了。”张家港爱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盛说。“两新”组织党员流动性大、工学矛盾突出,如今通过拓展“两新”组织党员学习交流阵地,大家可以利用手机端、电脑端来上党课、学党史,学习、生产两不误。
打造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(沙工)培训基地,成立长江“两新”党建学院,启动“美美薪传·青蓝接力”计划……张家港市实施全省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试点以来,一批创新大招打通了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干部培养全链条,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,激活港城高质量发展“红色引擎”。
播下“两新”党建“星星之火”
日前,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系大二学生李义年收到一张红彤彤的“录取通知书”,成为张家港市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(沙工)培训基地首期“星火班”的40名学员之一。
李义年说:“我感到非常荣幸,也非常自豪。有了专业党务知识技能的加持,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,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、造就精彩人生打下基础。”
“两新”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,党务工作者是支撑“两新”组织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。然而,从张家港的实际情况来看,小微企业众多、党建基础薄弱、党务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“两新”党建工作发展的三大瓶颈。
“目前,张家港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100多家,但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不足100人。”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。
张家港将党建业务培训延伸到大学课堂,探索建立定向委培机制,培育“两新”党建先锋后备军,正是突破人才瓶颈,推动“两新”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。
“沙洲职业工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,30多年来始终扎根港城、服务港城,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毕业生成为港城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。如今,开设‘两新’党建‘星火班’,为港城培养更多既懂党务又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,是新时代学院坚持立德树人、服务发展的光荣使命。”沙洲职业工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钱锦东介绍,“星火班”学生在学习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,将增设不低于100学时的“两新”党建课程,主要包括党建基础实务、企业管理、文秘写作、形象礼仪等理论课程,以及在百强骨干企业、张家港市级党建示范点开展现场教学。委培生学习期满并经考核合格的,张家港市委组织部与沙洲职业工学院联合颁发“两新”党建从业资格证。
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,通过定向委培党务工作者,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能、更抢手,也让组织部门、企业在选拔党务人才时更从容。
梯队培育党建“关键人才”
据统计,张家港现有非公企业10037家,社会组织1004家,其中党员2.01万人,占该市党员总数的29%。如何激活面广量大、零散分布的“红色细胞”?一支讲政治、懂党建、善创新的“两新”党建专业化队伍成为关键抓手。
作为全省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试点地区,去年,张家港市出台《加强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选优配强875名“两新”党组织书记,定岗选聘46名专职党建指导员,首批资质认证342名两新党务工作者,统筹选派226名兼职党建指导员……一组“硬核”数据夯实了新时代“两新”党建工作的坚实力量。
然而,做优“两新”党建,不但要解决“力量不足没人干”的问题,更要破解“能力不强不会干”的本领恐慌。依托江苏永钢集团党委成立的长江“两新”党建学院,为“两新”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提供了一站式培训解决方案。
江苏永钢集团目前有13000多名职工,600多名党员。近年来,永钢集团党委积极探索以党委引领力、支部战斗力、党员带动力、群团凝聚力为核心的“四力”工程,走出一条党建强、发展强的“永钢之道”,更将为长江“两新”党建学院注入专业化培训基因。学院采取小班化、精品化、定制化培训方式,开展分级特训:针对新上岗、零基础的党务工作者,开设“小白特训营”,系统培训党务基础课程;面向有一定基础的党务工作者,开设“新锐成长营”,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;面向资深党务工作者开设“先锋创享营”,着力培养专家型、导师型党务工作者。培训合格的,颁发履职资格证书。
此外,该市建成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履职平台,集成日常培训、工作动态、资质认证、荣誉评价等模块,实现对张家港全市1100多名“两新”党务干部的全流程管理;出台“两新”组织党务工作者资质认证管理制度,对“两新”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、党务能力、任职年限、工作实绩等情况,进行初、中、高、特四级专业能力资质认证,配套相应待遇激励机制,让党务工作者干有方向、学有标杆。
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: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量身定制职业发展通道空间,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、激励和约束并重,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真正让党务工作者干事更有底气、更加舒心、更好作为,加速成长为专业化的‘两新’党务尖兵。”
接力创新发展“红色引擎”
从研发“大飞机”到生产“良心药”,长江润发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一青始终活跃在“两新”领域创新发展第一线。近日,在参加苏州市“美美薪传 新生代企业家”挂职后,这位“90后”企业家被聘为张家港市“两新”党建合伙人。
2017年,张家港市创新探索“两新”党建合伙人制度,从党员出资人、党组织书记、党务工作者等不同层面招募合伙人,并搭建先锋擂台、红领开讲啦、先锋党课进基层等一系列平台,实现跨行业、跨地域、跨实体党务人才的多元叠加,通过共同完成“研究一个党建课题、推进一批党建项目、创建一组党建品牌、培育一群党员骨干”等任务,协同推进“两新”党建工作。
如今,合伙人手上的党建任务卡上又多了一项新任务——结对一名年轻书记。“两新”党建合伙人、张家港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、律师协会会长陈尚龙说:“以前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党建项目上,现在更要关注年轻书记锻炼与培养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,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”
在此基础上,张家港市立足与上海交大合作设立的“张家港新菁英青商学院”平台,为青年企业家定制精品课程,搭建学习交流平台;推动成立上海市张家港商会党支部,为企业对接上海高校、行业协会牵线搭桥,扩大红色“朋友圈”,培育最强“领航雁”,培育党务尖兵茁壮成长,有效推动企业党建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。
“锻造一支‘专’且‘精’的‘两新’组织党务人才队伍,构建多方联动、多元共建、开放共享的‘两新’党建新格局。”张家港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,力争通过3年时间,培养百名在基层扎得下、留得住的“两新”党务工作者,百名政治过硬、业务精通的优秀企业家书记,向企业输送千名品德好、素质高的优秀员工,为港城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。